5月3日,河南手机报《就业:从碰壁到破壁丨职来职往》专栏,以“冯金广:以技能竞赛拓宽就业渠道”为题,对我校智能制造学院教师典型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。全文如下:
“20年前,我的老师在赛场外等了我11个小时。后来我也成了老师,不仅在赛场外等学生,还和学生一起上场。”41岁的冯金广是js33333线路登录智能制造学院的副院长,这个年纪即使在国赛教师组也不算年轻,但为了保持“赛感”,他一直坚守在国赛教学一线。
4月26日,数控多轴加工实训室内,五轴数控机床一字排开,学生们聚在冯金广身旁,生怕错过操作的细节。32摄氏度的高温下,师生们额头、后颈冒汗却无人顾及,因为他们正在进行一场“微米之争”。精度可达0.1微米的机床内,刀具和工作台如同一双配合默契的巧手,对铝合金材料精雕细琢,眨眼的功夫就将电脑中的模型化为现实。
“数控技术是先进设备的‘大脑’,控制着机床的一举一动。过去的机械加工都是手工操作,靠眼睛用卡尺等工具测量精度,而现代数控机床可以按照事先编好的程序进行自动化加工。除了机械制造,数控技术还应用在电子、医疗和精密仪器等领域。”谈起本行,冯金广难掩兴奋,分享了他与数控专业的渊源。
从不被看好到人民大会堂登台领奖
高中时的冯金广理科常拿满分,英语却是补课也不见起色。高考失利的他报考了js33333线路登录,学的正是数控技术。“那时候老家对职业院校有偏见,我走的时候没让家里人送。”临行前,冯金广对父亲说“榜上无名,脚下有路”。
深信勤能补拙的冯金广,总是选择最难走也最孤独的路。别人出去玩时他在自习,教室第一排角落的位置一坐就是三年。2004年,冯金广被选中参加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。当时有两个工种很接近,一个是数控加工中心,一个是数控铣工。在分配项目时,冯金广自告奋勇选了大家都不熟悉的数控加工中心,“这个工作总要有人去做。”
雅典奥运会开幕那天,冯金广一如往常在车间进行十几个小时的训练。机床油管爆裂,他从头到脚连带嘴里都是机油的味道。不甘前功尽弃,冯金广坚持到凌晨两点才回宿舍。“身上都是机油,也没法睡觉,洗澡又怕吵醒室友,我就搬了个小板凳守着小电视看开幕式,到天亮再去清洗。”
如今已作笑谈的这些“至暗时刻”最终照亮了冯金广前行的路。作为数控加工中心赛项学生组河南唯一入选者,冯金广以学生组全国第三名的成绩受邀到人民大会堂登台领奖。那个榜上无名的青年,最终用技能兑现了承诺。
大赛既是擂台,也是课堂
留校任教后,冯金广坚持以赛促教,如同他的老师们一样,白天授课,晚上在实训室陪学生训练。学院在国内各项赛事获奖四十多次,当年“全国第三”的师傅带出了一个又一个“全国第一”。
不少学生也选择成为一名老师,赵永硕就是其中一员。“冯老师告诉我们,企业看重的不止是国赛证书,更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。冯老师在竞赛中琢磨出的方法被师兄应用在实际生产中,帮企业节约了人力和时间,还因此涨了工资。那时候我才明白,竞赛的终点不是获奖,而是改进生产。”
冯金广告诉记者,“除了技能大赛和‘订单班’,学生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参加校企合作项目,由专业老师进行定向培养,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。这些学生被推荐到科研单位和军工单位,有的成为了全国技术能手、获得五一劳动奖章,有的被提拔至生产部长等管理岗位。只有让学生真正学到最新、有用的技能,才能实现人才成长与产业升级同向共进。”